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广东省广州市园林公园反恐怖防范管理的基本要求、人员防范、物理防范、技术防范、应急管理及培训演练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广州市行政区域内各类园林公园的反恐怖防范管理工作。
Title:Anti-terrorism Prevention Management Part 10: Parks and Gardens DB4401/T 10.10-2019
中国标准分类号:A8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3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01/T 10.10-2019是广州市地方标准中关于反恐怖防范管理的重要文件,其中第10部分专门针对园林公园的反恐防范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园林公园”的概念,指城市中供公众休闲娱乐的开放性绿地空间,包括但不限于植物园、动物园、主题公园等。这一定义为后续各项措施提供了明确的适用范围。
组织架构与职责
园林公园应设立专门的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并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领导小组需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并确保所有员工熟悉应急流程。此外,还要求建立信息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可疑情况立即上报公安机关。
物防设施建设
在物理防护方面,标准强调了以下几点:
1. 出入口控制:每个园区至少设置两个独立的出入口,安装金属探测门或其他有效的人身安检设备。
2. 视频监控系统:覆盖整个园区的主要通道、重点区域(如儿童游乐区)以及停车场等地,并保证录像保存时间不少于30天。
3. 紧急广播设施:在人流密集处设置足够数量且清晰可闻的广播喇叭,用于发布疏散指令或安全提示。
技防措施
技术防范手段同样被高度重视:
- 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和行为分析软件对进出人员进行筛查;
- 配备便携式爆炸物检测仪,定期对公共座椅、垃圾桶等可能藏匿危险物品的地方进行检查;
- 引入无人机巡逻机制,在节假日高峰时段加强对高空视野盲区的巡查力度。
应急预案与培训
针对突发事件,园林公园应当编制全面的应急预案,涵盖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多个场景。每年至少开展两次综合性实战演练,让每位工作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各自的职责分工。同时,还鼓励邀请专业机构举办专题讲座,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定期评估与改进
最后,标准要求每半年对现有防控体系进行全面审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到位,确保各项措施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4401/T 10.10-2019》不仅从宏观层面明确了园林公园反恐工作的总体方向,而且提供了许多实用性强的具体指导建议。这对于提升此类场所的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