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的设置要求、分类标志、投放点、收集站(房)及运输车辆的相关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成都市行政区域内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设置与管理。
Title:Domestic Waste Classification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Setting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01T 3-2018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设置规范》是四川省成都市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而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分类收集点设置要求
标准明确指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应根据居住区、公共机构及公共场所的不同特点进行合理布局。例如,在居住区内,每400户至600户居民应设置一个分类收集点,且每个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70米。这一规定旨在确保居民在投放垃圾时能够方便快捷地找到合适的收集点,减少因距离过远而导致的不便。
收集容器配置
对于不同类型的垃圾,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容器配置要求。例如,有害垃圾收集容器应使用红色标识,并标明“有害垃圾”字样;可回收物收集容器则采用蓝色标识并标注“可回收物”。此外,每组分类收集容器的数量和容量也需与实际产生量相匹配,以保证日常运作效率。
标识标志
所有垃圾分类设施都必须有清晰醒目的标识标志。这些标志不仅包括颜色区分,还应该有文字说明以及图形符号来帮助人们正确识别各类垃圾。特别是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来说,直观易懂的图标设计尤为重要。
公共场所特殊规定
针对公园、商场等人流密集区域,《DB5101T 3-2018》特别强调了需要增加分类收集设施的数量,并且建议将这些设施放置于显眼位置以便于游客发现。同时,为了维护环境卫生,在此类场所内还需配备专门人员定期巡查清理。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DB5101T 3-2018》从多个角度对如何有效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做出了全面细致的规定。它不仅考虑到了技术层面的需求,同时也兼顾到了社会公众的实际操作体验,有助于推动整个城市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