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社区工作者的服务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控制及评价改进。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城市社区工作者提供居民服务的规范和管理。
Title:Service Specification for Urban Community Work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A10
国际标准分类号:03.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2230-2019城市社区工作者服务规范》是浙江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城市社区工作者的服务行为和服务质量。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在社区工作者基本要求中,规定了社区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例如,第五条明确指出社区工作者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同时要求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这意味着社区工作者不仅要具备基本的职业操守,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居民。
关于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第十三条强调了社区工作者需要定期开展走访活动,了解居民的需求。具体而言,社区工作者应当每月至少一次对所负责的居民家庭进行走访,记录居民的生活状况、困难情况以及需求信息。这一条文确保了社区工作者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居民的问题,提高了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此外,第二十二条提到社区工作者在处理居民投诉时,必须做到耐心倾听、认真记录,并在三个工作日内给予回复。如果问题较为复杂,不能立即解决,则应在五个工作日内告知居民进展情况。这不仅体现了对居民意见的重视,也保证了问题处理的透明度和效率。
再者,第三十四条明确了社区工作者在组织各类活动时的安全管理责任。要求活动前必须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场地安全检查、人员疏散路线规划等。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社区工作者需迅速启动预案,保障参与者的安全。此条规定有助于预防潜在风险,保护所有参与者的人身安全。
最后,在档案管理方面,第四十一条提出社区工作者应建立完善的电子和纸质档案系统,确保信息准确无误且易于检索。同时,这些资料需妥善保管至少五年以上,以备后续查阅或审计之用。这为社区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和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DB33/T 2230-2019城市社区工作者服务规范》通过一系列具体的规定,从多个维度规范了社区工作者的行为准则和服务流程,对于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