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资产编码与条码表示的规则、方法及应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在资产管理中的编码与条码表示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Asset 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Part 1: Asset Coding and Barcode Represen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2227.1-2019资产分类与编码规范 第1部分:资产编码与条码表示》是浙江省地方标准,旨在统一资产管理中的资产分类和编码规则,提高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以下将对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资产分类原则
标准规定了资产分类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原则。科学性要求分类体系能够准确反映资产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系统性要求分类体系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实用性则强调分类结果便于实际操作和管理应用。这一原则确保了资产分类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二、资产编码结构
资产编码采用层次化结构,由大类码、中类码、小类码和流水号组成。其中大类码为一位数字,用于区分资产的主要类别;中类码为两位数字,进一步细分资产类型;小类码为三位数字,具体描述资产子类;流水号为四位数字,用于唯一标识同类资产中的具体实例。这种编码结构既保证了编码的唯一性,又便于计算机系统处理和查询。
三、条码表示要求
标准明确了资产条码的具体格式和技术要求。条码应包含资产编码信息,并符合国际通用的条码标准。条码符号的高度、宽度及对比度等参数需满足扫描设备的要求,以确保条码在各种环境下都能被准确读取。此外,还规定了条码标签的材质、粘贴位置以及保护措施等内容,以延长条码标签的使用寿命。
四、编码生成与维护
资产编码的生成应当依据资产的实际属性,按照规定的编码规则进行编制。对于新增资产,应及时生成并分配唯一的资产编码;对于报废或转让的资产,其编码不得重新分配给其他资产。同时,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资产编码数据库,定期更新维护,确保编码信息的准确性与时效性。
五、实施与监督
各级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本标准开展资产分类与编码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对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保障标准的有效执行。通过持续改进和完善,不断提升资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以上是对DB33/T 2227.1-2019中几个关键条文的深入解析,希望能为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有益参考。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确保标准得到全面贯彻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