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原原种离地繁育的术语和定义、场地选择、设施设备、繁育技术要求、病虫害防治及质量控制等。本文件适用于马铃薯原原种离地繁育生产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Potato Primary Seed Off-ground Breed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7T 329-2020马铃薯原原种离地繁育技术规程》是由河北省张家口市提出并归口的技术规范,主要规定了马铃薯原原种离地繁育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明确界定了“原原种”这一概念,即用于生产原种的最基础种子材料。这一定义为后续操作提供了统一的标准,确保所有参与方对术语的理解一致。
二、环境条件
1. 繁殖场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且富含有机质的地块。
2. 场地周围需无污染源,尤其是避免工业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物的影响。
3. 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一般白天温度保持在15℃至25℃之间,夜间不低于8℃。
三、种薯准备
1. 种薯质量要求:种薯应来源于正规机构生产的优质种薯,无病虫害,大小均匀。
2. 种薯处理:在播种前进行切块处理,每个切块需带有一个以上的芽眼,并用杀菌剂浸泡消毒。
四、栽培管理
1.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特点确定最佳播种期,通常在春季土壤解冻后即可开始播种。
2. 栽培密度:合理规划种植密度,一般行距为60厘米,株距为30厘米。
3. 施肥灌溉: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注意氮磷钾比例平衡;灌溉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防止积水导致根系腐烂。
五、病虫害防治
1. 物理方法:采用防虫网覆盖、黄板诱杀等物理措施减少害虫侵害。
2. 化学防治: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操作,不得超量使用,同时注意轮换用药以防抗药性产生。
3. 生物防控:推广利用天敌昆虫或微生物制剂来进行生物防治。
六、收获与储藏
1. 收获时机:当植株叶片大部分枯黄时即可采收。
2. 储存环境:储存库房要保持干燥通风,温度控制在0℃至4℃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85%左右。
七、质量检验
1. 外观检查:观察种薯表面是否光滑完整,有无机械损伤或病斑。
2. 内部检测:通过切片观察内部组织结构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空心现象。
3. 发芽试验:取样进行发芽实验,评估其活力状况。
以上内容涵盖了从种薯选择到最终收获储存整个过程中的核心要点,旨在指导从业者按照科学的方法开展工作,从而提高马铃薯原原种的质量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