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番茄秋延后温室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番茄秋延后温室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st-Autumn Greenhouse Cultivation of Tomato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番茄秋延后温室栽培技术规程》DB1307T 313-2020是河北省秦皇岛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番茄在温室中的秋延后栽培技术。该标准对番茄的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等环节进行了系统规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意义。
其中,品种选择是关键环节之一。标准要求选用抗病性强、耐低温弱光、适应性广且商品性好的品种。如金棚8号、保冠1号等品种,在实际生产中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这些品种不仅能够抵抗常见的番茄病害,还能在秋冬季节的不利气候条件下正常生长,保证产量和品质。
育苗阶段的技术要点同样不容忽视。标准建议采用穴盘育苗方式,基质要疏松透气,营养全面。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温汤浸种处理,具体方法为将种子放入55℃左右的温水中不断搅拌10-15分钟,然后冷却至室温浸泡4-6小时。这样可以有效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原菌,提高发芽率。
定植时应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株行距。一般早熟品种株距30厘米,中晚熟品种株距40厘米,行距60厘米。定植深度以埋住子叶节为宜,过深会影响根系发育,过浅则容易倒伏。定植后要及时浇足定根水,并覆盖地膜保温保湿。
在田间管理方面,标准强调了温度调控的重要性。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夜间不低于10℃。当外界气温低于15℃时,需采取多层覆盖措施保温。同时要注意通风换气,防止湿度过高引发病害。浇水遵循\"见干见湿\"原则,避免积水造成沤根现象。
病虫害防治是保障番茄优质高产的重要环节。标准提倡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综合防控措施。例如通过轮作倒茬减少土传病害发生,悬挂黄板诱杀害虫等。化学药剂使用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注意安全间隔期,优先选用高效低毒环保型农药。
采收时机的选择直接影响果实品质。标准建议根据市场需求分批采摘,达到商品成熟度即可采收。过早采收会影响风味口感,过晚则可能导致裂果或腐烂。采摘时应轻拿轻放,避免机械损伤。
总之,《番茄秋延后温室栽培技术规程》DB1307T 313-2020为番茄秋延后栽培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从品种选择到采收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要求,有助于种植者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