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甘蓝集约化穴盘育苗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播种前准备、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壮苗标准及出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甘蓝集约化穴盘育苗生产。
Title:Specification for Intensive Tray Seedling Raising of Cabbag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甘蓝集约化穴盘育苗技术规程》(DB1307T 305-2020)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发布的农业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甘蓝穴盘育苗的各个环节,提高育苗质量和效率。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一、种子处理
标准中规定,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精选和消毒。精选要求去除杂质及不饱满种子,确保种子质量。消毒则推荐使用温汤浸种法或药剂拌种,具体方法为将种子置于50-55℃热水中浸泡10-15分钟,并不断搅拌,或者选用适宜浓度的杀菌剂拌种,以减少病害发生几率。这一措施能够有效提升种子发芽率与幼苗健壮度。
二、基质配制
基质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幼苗生长状况。标准建议采用草炭土、珍珠岩、蛭石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复合基质。通常情况下,草炭土占60%-70%,珍珠岩和蛭石各占15%-20%。这种配比既能保证良好的保水透气性,又能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此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基质pH值至5.5-6.5之间,有利于植物根系发育。
三、播种密度与深度
关于播种密度,标准指出每穴播1-2粒种子较为合适,这样可以避免浪费资源同时也能保证足够的间距促进个体发展。对于播种深度而言,一般控制在1厘米左右即可,过深会影响出苗速度,而过浅则可能导致水分不足影响成活率。
四、温度管理
育苗期间温度控制至关重要。标准明确了不同阶段的理想温度范围:从播种到子叶展平期间白天保持20-25℃,夜间不低于15℃;当真叶开始出现后可适当降低夜温至10-12℃,但最高不超过28℃。通过合理调控温度,不仅可以加快幼苗生长进程,还能有效预防猝倒病等常见病害的发生。
五、水分供应
保持适度湿润是成功育苗的关键之一。标准强调要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即当表层基质稍显干燥时再进行浇水,且每次浇水量不宜过多以防积水烂根。另外,在雨季还需特别注意排水设施是否畅通无阻,以免造成涝害。
六、光照调节
充足的光照有助于促进光合作用从而增强植株活力。因此,在自然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人工补光来弥补缺陷。标准推荐使用LED灯作为光源,每天补充4-6小时的人工照明时间,特别是在冬季或阴天较多的时候尤为重要。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中的部分核心要点,希望能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项技术规程,进而实现高效优质的甘蓝穴盘育苗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