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鲍鱼海区吊养的术语和定义、环境要求、苗种选择与投放、饲养管理、病害防治、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鲍鱼在海区吊养模式下的生产活动及相关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Off-bottom Culture of Abalone in Marine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05/T153—2019鲍鱼海区吊样技术规程》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鲍鱼养殖过程中海区吊样操作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汕头市所辖海域内进行鲍鱼人工养殖时的海区吊样作业。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地域和对象,确保了技术指导的针对性。
2. 术语和定义:标准对“吊样”、“海区”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吊样”是指通过特定装置将鲍鱼从海底提升至水面的过程,而“海区”则指具备适宜鲍鱼生长条件的特定海洋区域。这些定义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基础概念支持。
3. 环境要求:要求海区水质清洁、盐度适中(一般在28‰-32‰之间),并且水温变化幅度不宜过大。此外,还应避免工业污染源附近区域作为养殖场所。这部分内容强调了自然环境对于鲍鱼健康生长的重要性。
4. 设施设备:规定了用于吊样的主要工具如浮标、绳索及网笼等的质量标准和技术参数。比如,浮标的抗风浪能力需达到一定级别,以保证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仍能稳定工作;绳索材质要耐腐蚀且强度足够高。这有助于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耐用性。
5. 操作流程:
- 准备阶段:包括检查所有器材是否完好无损,确认天气状况良好。
- 实施步骤:首先将网笼固定于浮标下端,然后根据潮汐规律选择合适时机进行吊运。每次吊取数量不宜过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 后期处理:吊上来的鲍鱼需要立即转移到专门的暂养池中,并及时清理网笼表面附着物。
6. 质量控制:提出了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如溶解氧含量、pH值等)以及记录每次吊样过程中的相关数据的要求。同时建议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便于追溯整个生产过程。
7. 安全措施:特别强调了工作人员必须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救生衣、防滑鞋等,并接受必要的培训。此外,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应暂停作业,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以上就是关于《DB4405/T153—2019鲍鱼海区吊样技术规程》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遵循该标准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鲍鱼养殖效率,还能促进当地渔业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