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设施葡萄生产过程中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的技术要求,包括产地环境、种苗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运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设施葡萄的生产与质量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Quality and Safety Risk Control of Facility Grown Grap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设施葡萄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技术规范》(DB12/T 850-2018)是天津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指导设施葡萄的生产过程中如何有效识别、评估和控制可能影响葡萄质量安全的风险因素。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款出发,对这一标准进行深入解析。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设施葡萄”的概念,即在温室、大棚等保护性设施内栽培的葡萄品种。此外还定义了“质量安全风险”,指的是可能导致葡萄产品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各种潜在危害因素。这些定义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风险评估与管理
根据标准的要求,种植者需要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工作。这包括但不限于土壤质量检测、灌溉水质分析以及病虫害监测等内容。通过科学的方法收集数据,并据此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例如,在发现某种病害频繁发生时,应立即采取物理防治或生物防治措施,避免使用化学农药。
化肥与农药使用规范
对于肥料的选择,该标准特别强调优先选用有机肥,并且严格限制化肥用量。同时规定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者限制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关于农药的应用,则要求严格按照标签说明执行,不得超范围、超剂量施用,并且在采收前必须达到规定的安全间隔期。
收获与储存环节的质量控制
收获阶段需要注意采摘时间的选择,确保果实成熟度适中;而在储存过程中,则需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防止霉变腐败等问题的发生。此外,还应对运输工具及包装材料进行清洁消毒处理,以减少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检验检测制度
为了保证最终产品的安全性,本标准建立了完善的检验检测体系。规定企业应当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和技术人员,定期抽取样品送检,确保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追溯源头并妥善处置。
综上所述,《设施葡萄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技术规范》(DB12/T 850-2018)为企业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方针,有助于提升设施葡萄的整体品质水平,保障消费者健康权益。各位从业者应当认真学习领会其中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共同促进我国设施农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