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科技管矿信息系统矿山端监测的总体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数据采集与传输要求以及系统安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科技管矿信息系统矿山端监测的设计、开发、实施和验收。
Title: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ine-end Monitor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n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M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533-2019 科技管矿信息系统矿山端监测通用技术规范》是湖北省地方标准,为科技管矿信息系统矿山端监测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系统架构要求
根据标准第5.1条,系统应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矿山端监测系统由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层、服务层和应用层组成。感知层负责数据采集,传输层确保数据可靠传输,数据层实现数据存储与管理,服务层提供各类服务接口,应用层面向用户提供功能操作界面。这种分层架构有利于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和维护升级。
二、数据采集要求
标准第5.2条规定了数据采集的基本要求。矿山企业应根据实际需求确定监测参数,包括但不限于矿压、应力、位移、温度等。传感器的选型应考虑精度、稳定性、抗干扰能力等因素,并定期校准以保证测量准确性。同时,数据采集频率应满足实时监测需求,通常不低于每分钟一次。
三、数据传输要求
第5.3条明确了数据传输的具体要求。矿山端监测系统应采用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实现数据传输。有线通信宜采用工业以太网,无线通信可选用GPRS、4G、NB-IoT等技术。系统应具备断点续传功能,在通信中断后能自动恢复数据传输。此外,还应对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加密处理,确保信息安全。
四、数据存储要求
标准第5.4条对数据存储提出了具体要求。矿山端监测系统应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存储监测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如图像、视频等可存储于文件系统中。数据存储应具有冗余机制,避免单点故障导致数据丢失。同时,应设置合理的数据保留周期,一般不少于两年,以便后续分析使用。
五、数据分析与预警要求
根据第5.5条,系统应具备数据分析与预警功能。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是否超出正常范围。当监测值达到预设阈值时,系统应自动发出报警信号,并记录相关事件。报警信息应包括时间、地点、参数名称、当前值、阈值等关键内容。
六、系统安全性要求
标准第5.6条强调了系统安全的重要性。矿山端监测系统应采取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日志审计等措施保障系统安全。对于敏感数据的传输和存储,应采用加密算法进行保护。同时,系统应具备防病毒、防恶意攻击的能力,定期更新补丁修复漏洞。
七、系统运维要求
第5.7条明确了系统运维的相关要求。矿山企业应指定专人负责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包括设备巡检、软件更新、故障排查等。系统应具备自诊断功能,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情况。同时,应制定应急预案,在发生紧急状况时能够迅速响应。
八、验收与评估要求
最后,标准第6条对系统的验收与评估作出了规定。在系统建设完成后,矿山企业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进行验收测试,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要求。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应开展性能评估,包括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评价,为后续优化提供依据。
以上是对DB42/T 1533-2019标准中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希望对矿山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