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无公害双孢菇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无公害双孢菇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Non-Hazardous Production of Button Mushroom in Shanxi (DB14T 556-2017)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556-2017《无公害双孢菇生产技术规程》是山西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无公害双孢菇的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环境条件:标准要求种植区域应远离工业污染源,土壤、水源和空气需符合国家规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这意味着种植地不能受到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的影响,保证了双孢菇生长的基础环境安全。
2. 栽培基质处理:规定了栽培基质的选择与处理方法。基质主要由稻草、牛粪等组成,需经过充分发酵腐熟才能使用。这一步骤对于抑制病虫害的发生至关重要,同时也能提高双孢菇的产量和品质。
3. 播种管理:明确了播种时间、播种量以及覆土厚度等具体参数。合理的播种时间和适宜的播种量可以有效控制菌丝体的生长速度,而覆土层则起到调节湿度、促进子实体形成的作用。
4. 病虫害防治:强调采用物理、生物等综合措施预防病虫害。例如,通过设置防虫网阻止害虫侵入棚室;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捕食蚜虫等害虫。此外还提倡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作为最后手段,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施用。
5. 采收标准:规定了商品双孢菇的最佳采收时期及方法。通常情况下,当菌盖完全展开但尚未平展时即为最佳收获期。采摘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损伤菇体表面,以保持其新鲜度和美观度。
6. 包装与贮运:要求产品在包装前必须经过分级整理,并按照不同规格分别装箱。运输过程中应注意保温保湿,防止挤压碰撞导致品质下降。同时建议尽快将产品送达市场或加工企业,缩短流通环节的时间。
以上只是对DB14/T 556-2017部分内容进行了简要说明,实际操作中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方案。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到从事无公害双孢菇生产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