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种植、收获、储存过程中黄曲霉毒素防控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玉米生产过程中黄曲霉毒素的防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flatoxin Control in Cor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854—2019《玉米中黄曲霉毒素防控技术规程》是由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这项标准旨在规范玉米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黄曲霉毒素防控措施,确保玉米及其制品的安全性。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黄曲霉毒素”的概念,即由黄曲霉等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包括B1、B2、G1、G2以及其衍生物M1、M2等。这些物质具有较强的毒性和致癌性,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此外,“防控”被定义为采取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措施以减少或避免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过程。
防控原则
标准强调了预防为主的原则,要求从源头抓起,在种植、收获、储藏等各个环节实施综合防治策略。具体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灌溉、及时清理田间杂物等措施来降低感染风险。
种植阶段防控措施
在种植环节,标准建议选用耐旱性强、抗逆境能力好的玉米品种,并且要保证土壤肥力充足,避免因缺水缺肥导致植株生长不良而增加病害发生几率。同时还要注意轮作倒茬制度,防止连作障碍引发病虫害问题。
收获与干燥处理
当玉米接近成熟时应及时采收,避免长时间暴露于田间遭受风雨侵蚀。对于湿度过高的新鲜玉米棒子,则需要迅速进行脱粒并采用机械通风干燥法将水分降至安全水平(一般不超过13%)。此外,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都应保持清洁卫生条件良好,防止二次污染。
储存期间注意事项
一旦完成初步加工后,接下来就是长期保存阶段了。此时期内首先要确保仓库环境干燥通风良好,温度控制在适当范围内;其次要做好防潮防虫工作,定期检查库存状况;最后如果发现有轻微超标情况出现,则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如筛选分级或者化学手段如添加吸附剂来进行处理修复。
运输过程中的保护
最后还特别提到了运输途中需要注意事项:车辆必须干净整洁无异味残留;装卸货物时动作轻柔以防破损造成损失;长途跋涉还需配备隔热设施保障货物质量稳定不变质。
以上就是对DB37/T 3854—2019《玉米中黄曲霉毒素防控技术规程》部分核心内容所做的深入分析介绍。希望可以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项标准,共同维护食品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