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晚熟柑桔早结丰产建园的技术要求,包括园地选择、品种选择与配置、定植技术、土壤管理、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晚熟柑桔的早结丰产建园及栽培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arly High-yield Orchard Establishment of Late-maturing Citr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14T 8-2019晚熟柑桔早结丰产建园技术规范》是四川省针对晚熟柑桔种植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这项标准从选址、品种选择、栽植密度到栽培管理等多个方面对建园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建园措施,实现晚熟柑桔的早结丰产目标。
首先,在选址方面,标准要求园区应选择在海拔300至700米之间的丘陵地带,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壤土为佳。这是因为该区域气候温和湿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晚熟柑桔果实糖分积累和风味提升。同时,土壤条件直接影响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因此必须确保土壤pH值在6.0至7.0之间,并且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
其次,在品种选择上,标准推荐了不知火、春见等优质晚熟柑桔品种。这些品种具有果形端正、色泽鲜艳、汁多味浓的特点,而且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好。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市场需求合理搭配主栽品种与搭配品种的比例,通常建议主栽品种占70%,搭配品种占30%。
关于栽植密度,标准明确规定每公顷栽植株数应在1111至1666株之间。这一密度既能保证果园通风透光良好,又便于机械化操作和日常管理。对于坡度较大的地块,可以采用梯田式栽植方式,既节约土地资源,又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在栽培管理环节,标准强调了整形修剪的重要性。幼树期要以培养树冠骨架为主,通过摘心、短截等方式促进分枝生长,形成良好的树体结构。进入结果期后,则需调整树冠内部光照分布,剪除过密枝条和病虫害枝,保持树冠通风透光。此外,还应注意平衡施肥,每年至少施三次肥,即萌芽肥、壮果肥和采后肥,其中有机肥用量不得低于总施肥量的50%。
灌溉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标准提倡采用滴灌或微喷灌系统,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还能避免传统漫灌带来的土壤板结问题。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及时补充水分,确保土壤相对含水量维持在60%-80%之间。
病虫害防治方面,标准倡导绿色防控理念,优先采用物理方法和生物制剂进行防治。例如,利用黄板诱杀蚜虫,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捕杀害虫成虫,释放天敌昆虫如瓢虫控制害螨数量。化学药剂仅作为辅助手段,在必要时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
总之,《DB5114T 8-2019晚熟柑桔早结丰产建园技术规范》为晚熟柑桔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只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就能实现晚熟柑桔早结丰产的目标,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