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乌梅低产林改造的术语和定义、改造原则、改造措施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乌梅低产林的改造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Low-yield Plum Forest Reno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17T 11-2019 乌梅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是四川省针对乌梅低产林改造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重点条文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海拔800至1500米,郁闭度在0.3到0.6之间的乌梅低产林改造工作。这一规定明确了适用的地理环境和林分条件,为开展具体改造工作提供了基本前提。
重点条文二:改造原则
乌梅低产林改造应遵循生态优先、经济合理、因地制宜的原则。这要求在改造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改造措施。
重点条文三:改造方法
主要采用抚育间伐、补植补造、修枝整形等综合措施。抚育间伐要控制在合理密度范围内,保持林分健康生长;补植补造应选择与原树种一致的优质苗木;修枝整形则需及时去除病虫害枝、交叉枝和过密枝。
重点条文四:抚育间伐强度
每次抚育间伐的蓄积量不得超过林分总蓄积量的25%,并确保保留木的数量不低于每公顷1100株。这一规定旨在通过适度采伐改善林分结构,促进剩余树木生长发育。
重点条文五:施肥管理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施肥作业,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宜。施肥量根据树龄和立地条件确定,幼龄林每株施用有机肥2-3公斤,成龄林则增加至4-6公斤。
重点条文六: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定期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生物防治或化学防治措施,避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重点条文七:改造效果评价
改造后3年内,乌梅产量应较改造前提高30%以上,且果实品质达到相应标准。这一指标为衡量改造成效提供了量化依据,便于检验改造工作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