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羊绒(套子绒)分级剪绒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及质量控制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山羊绒(套子绒)的采集、分级与加工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ading and Shearing of Cashmere (Raw Cashmere)
中国标准分类号:W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1810—2020《山羊绒(套子绒)分级剪绒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山羊绒的采集、分级和加工过程,确保山羊绒的质量。以下将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对其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山羊绒”、“套子绒”等专业术语的具体含义。“山羊绒”是指从山羊身上获取的细软纤维,“套子绒”特指从成年山羊腹部采集到的绒毛。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基础依据。
剪绒时间
标准规定了最佳剪绒时间为每年春季4月至5月间。这一时间段内,气候温和,既能保证山羊体表绒毛达到适宜长度,又不会对山羊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剪绒有助于提高山羊绒的质量。
剪绒工具与方法
在剪绒工具的选择上,推荐使用专用的手持式电动剪刀或手动剪刀,并要求工具锋利且清洁无污染。剪绒时应遵循由下至上、由里向外的原则,避免损伤山羊皮肤。此外,剪绒过程中需注意保持环境温度适中,防止山羊受凉感冒。
分级处理
山羊绒按照品质分为四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其中,一级山羊绒要求长度均匀、手感细腻、杂质含量低;而四级则相对质量较差。分级依据主要包括纤维长度、线密度、色泽及杂质含量等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分级,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存储与运输
剪取后的山羊绒需要立即放入透气性良好的编织袋中,并置于通风干燥处存放。运输过程中要采取防潮、防晒措施,同时避免与其他化学物品接触,以防止山羊绒变质。良好的存储条件能够有效延长山羊绒的使用寿命,提升其经济价值。
总之,《山羊绒(套子绒)分级剪绒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剪绒到存储的一系列流程,还特别强调了环境保护意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意义。希望从业者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共同促进我国山羊绒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