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杂交的技术要求、操作步骤、管理措施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杂交育种的相关科研、生产及推广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ybridization of Cultivated Soybean and Wild Soybea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2562—2020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杂交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用于指导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之间的杂交工作。这项标准的出台对于促进大豆种质资源创新、提高大豆品质及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该标准中,有一些关键条款需要特别关注:
1. 亲本选择:标准指出,选择亲本时应考虑其遗传背景差异性。栽培大豆通常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适应性,而野生大豆则拥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因此,在杂交过程中,需要合理搭配两者的特点,以期获得兼具高产优质特性的后代。
2. 授粉操作:标准强调了人工授粉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步骤。例如,在花期同步的前提下,采用镊子去除雌蕊柱头上的雄蕊后,再将采集好的栽培大豆花粉涂抹于柱头上。整个过程需注意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污染影响授粉成功率。
3. 田间管理:杂交后的植株需要精心照料。包括但不限于及时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以及定期观察生长状况等措施。此外,还应注意隔离措施,防止自然授粉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4. 后代筛选:对于得到的杂交后代,标准建议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来进行早期鉴定。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出携带目标性状的个体,从而加快育种进程。
5. 数据记录与分析:在整个杂交试验期间,必须详细记录所有相关数据,如开花时间、结实率、籽粒大小等信息。这些资料将成为后续研究的基础,有助于深入理解不同基因组合的表现。
综上所述,《DB23/T 2562—2020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杂交技术规程》不仅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也为实际操作提供了明确指南。遵循此标准能够有效提升杂交效率,为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