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肝硬化的中医诊断、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等原则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肝硬化的中医临床诊疗及科研工作。
Title:TCACM 1576-2024 Liver Cirrhos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Guidelin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肝硬化中医诊疗指南中,关于“辨证分型”的更新是一个重要的变化。在新版TCACM 1576-2024中,对肝硬化患者的辨证分型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从原来的四个主要类型细化为六个类型,新增了“气虚血瘀型”和“脾肾阳虚型”。
以“气虚血瘀型”的应用为例,这种类型的患者通常表现为疲乏无力、面色晦暗、舌质淡暗有瘀点等症状。在治疗上,应采用益气活血的方法,常用药物包括黄芪、党参等补气药材,以及丹参、川芎等活血化瘀药材。具体的用药剂量和配伍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调整。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首先需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属于“气虚血瘀型”。然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除了内服中药外,还可以结合针灸疗法,选取足三里、血海等穴位进行刺激,以增强疗效。
此外,患者的生活方式也需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上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同时限制高脂肪、高糖分食品的摄入。
总之,新版指南对于肝硬化患者的辨证分型更加精细化,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的精准度和效果。医生在实际操作时,应充分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些新的分类标准,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