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一翻一旋”秸秆全量还田轮耕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作业要求、技术流程及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区采用“一翻一旋”模式进行秸秆全量还田的轮耕生产。
Title:Rice \"One Plow One Rotary\" Straw Full Return Rotational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2556—2020 水稻“一翻一旋”秸秆全量还田轮耕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发布的关于水稻秸秆还田的重要技术规范。以下对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在“4.1 作业条件”中明确指出,实施该技术时土壤含水量应控制在25%-30%之间。这是因为此时土壤的粘结性和塑性适中,既有利于机械作业又可减少能耗。
“4.3 旋耕作业要求”强调,旋耕深度需达到15-20厘米,并且要做到均匀覆盖。这有助于将秸秆切碎并混入土壤深层,促进微生物分解,同时避免表层裸露导致的风蚀或水蚀现象。
关于“4.4 耕翻作业要求”,规定耕翻深度应在20-25厘米范围内。通过深翻可以有效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结构,使秸秆分布更加均匀,为下季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根系发育环境。
此外,“5.1 技术模式选择”提到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类型及种植制度等因素合理选择适合的技术模式。例如,在干旱地区可能需要加强灌溉管理以确保足够的土壤湿度来支持机械化操作。
最后,“6.1 成果检验与验收”提出在完成整个轮耕周期后应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情况、作物产量对比以及病虫害发生状况等。这些数据能够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和完善这一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