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秸秆间隔条带还田机械化栽培的技术要求、作业流程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玉米种植区域的秸秆还田与机械化栽培技术推广。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echanized Cultivation of Corn with Intermittent Strip Straw Return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玉米秸秆间隔条带还田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DB21/T 3209—2019)是一项辽宁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玉米秸秆还田与机械化栽培的技术流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明确了“间隔条带还田”等核心概念。其中,“间隔条带还田”指在作物种植行间保留一定宽度的秸秆覆盖区,而耕作区域则实施机械作业的方式。这一定义为后续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2. 作业条件:规定了适宜开展此项工作的气象、土壤状况及机械设备状态要求。例如,在土壤含水量适中时进行作业效果最佳,并强调设备需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以确保作业精度。
3. 作业准备:包括地块整理、机具调试等内容。特别提到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调整刀轴转速与前进速度,以适应不同类型的玉米秸秆密度。
4. 作业程序:
- 粉碎处理:采用专用粉碎装置将秸秆切碎至规定长度。
- 条带划分:利用GPS定位系统精确标定出需要保留或清除的秸秆位置。
- 翻耕施肥:对指定区域进行深耕并同步施加基肥。
- 播种覆土:按照预定间距完成种子播撒后及时覆土压实。
5. 质量控制:从作业深度、覆盖均匀度等方面设定了具体指标。比如要求翻耕深度保持在20-25厘米之间,且每平方米秸秆覆盖率不得低于70%。
6. 安全注意事项:提醒操作人员佩戴防护装备,远离高压电线等危险源,定期检查液压系统防止泄漏事故。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玉米秸秆间隔条带还田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管理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还充分考虑到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需求。该标准对于促进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