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南繁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播前准备、播种育秧、大田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及留种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水稻南繁种子生产的全过程。
Title:Rice South Breeding Technical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水稻南繁技术操作规程》(DB21/T 3207—2019)是一项专门指导水稻南繁工作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水稻南繁的准备、实施到管理都进行了全面规定,为提高南繁效率和质量提供了依据。
其中关键条款包括:
1. 种子准备:要求种子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85%。这一规定确保了南繁用种的质量,避免因种子问题影响试验效果。
2. 播种时间:规定早稻应在1月中旬至2月中旬播种,晚稻在7月中下旬播种。合理安排播种时间有助于充分利用海南的光热资源,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3. 田间管理:强调要根据水稻生长阶段及时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特别是要注重水肥调控,保持田间适度湿润,防止干旱或积水。
4. 收获与晾晒:当水稻达到九成熟时即可收获,收获后应立即摊开晾晒,避免高温高湿导致籽粒霉变。同时要求水分含量降至13%以下才能入库保存。
5. 档案记录:明确规定必须建立完整的南繁工作档案,包括品种信息、播种日期、田间管理措施、收获情况等详细资料。这不仅便于追溯,也为后续研究积累了宝贵数据。
这些条款涵盖了水稻南繁全过程的关键环节,对于保障南繁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可以有效提升南繁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