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源热泵系统节能减排绩效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体系、数据采集与监测方法、计算方法及评价报告编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地源热泵系统的节能减排绩效评价。
Title:Evaluation Method for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Performance of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22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905-2019《地源热泵系统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方法》是由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地源热泵系统的节能减排效果评估。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评价指标体系
标准明确提出了地源热泵系统节能减排绩效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指标:
1. 能源利用效率:这是衡量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效率的关键指标之一,通常以COP(能效比)来表示。标准要求COP值需达到或超过特定数值,具体数值依据系统规模和应用场景有所不同。
2.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指地源热泵系统从地下土壤、地下水等自然环境中获取能量的比例。标准强调了提高这一比例的重要性,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和参考数据。
3. 碳排放强度:通过量化单位建筑面积的碳排放量来进行评估。标准提供了详细的计算方法,包括直接排放与间接排放的区分以及如何计入系统全生命周期内的碳足迹。
4. 经济性指标:除了技术性能外,还需考虑系统的投资回收期、运行成本等因素。标准建议采用净现值法或内部收益率法对经济可行性进行分析。
数据采集与处理
为了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可靠,标准对数据采集提出了严格要求:
- 数据来源应当真实有效,优先选用实际测量值;
- 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数据,可以采用模拟软件预测并结合经验值调整;
- 所有原始记录须妥善保存至少五年以上以便复查验证。
此外,在处理过程中还应注意时间一致性问题,即所有相关参数都应在同一时间段内获取,避免因季节变化等因素导致偏差。
综合评分机制
综合评分是最终判断一个项目是否符合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依据。标准采用百分制评分方式,将上述四个方面的得分按照一定权重加总得出总分。其中能源利用效率占比最大,其次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最后才是经济性和环境影响两部分。每个单项满分均为100分,但实际操作时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权重分配。
需要注意的是,当某一项低于最低合格线时,则整个项目将被视为不合格,即使其他方面表现优异也不得通过评审。因此,在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到这些限制条件,合理规划方案以满足各项指标要求。
总之,《地源热泵系统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方法》不仅为从业者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框架,同时也促进了行业健康发展。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项标准,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改进自己的工作流程和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