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土壤熏蒸消毒防治设施番茄土传病虫害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安全措施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设施番茄种植中土壤熏蒸消毒防治土传病虫害的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oil Fumigation and Disinfection to Control Soil-borne Diseases and Pests in Greenhouse Tomato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07T 004-2019土壤熏蒸消毒防治设施番茄土传病虫害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设施番茄土传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熏蒸剂的选择与使用
- 条文规定了应选用国家批准登记的高效低毒熏蒸剂,如氯化苦、溴甲烷等,并严格遵守其使用剂量和施药方法。
- 解读:选择合适的熏蒸剂是确保防治效果的关键。不同熏蒸剂对病原菌的作用机制不同,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同时,严格按照推荐剂量使用可以避免药害及环境污染。
2. 土壤预处理
- 要求在熏蒸前7-10天完成土壤翻耕、平整等工作,确保土壤疏松且无大块土团。
- 解读:良好的土壤预处理有助于提高熏蒸剂的渗透性和扩散性,从而增强消毒效果。此外,平整的土壤表面有利于后续覆盖地膜操作。
3. 熏蒸时间与温度
- 规程指出最佳熏蒸时间为春季或秋季,当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进行效果最佳。
- 解读:适宜的温度能够促进熏蒸剂的挥发与扩散,提高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因此,在选择熏蒸季节时要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条件。
4. 覆盖方式
- 强调采用双层或多层塑料薄膜覆盖熏蒸区域,并确保边缘密封良好以防止气体泄漏。
- 解读:有效的覆盖不仅能够保持熏蒸剂浓度,还能减少蒸发损失,延长作用时间,达到更好的消毒效果。
5. 安全措施
- 明确要求作业人员穿戴防护装备,作业结束后立即撤离现场,并设置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 解读:由于熏蒸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在操作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个人安全防护,防止中毒事故发生。同时做好现场管理,保障周围环境安全。
6. 熏后管理
- 指出熏蒸结束后至少需要通风晾晒15-20天才能种植作物,期间可结合其他农业措施改善土壤结构。
- 解读:适当的通风晾晒可以降低残留熏蒸剂浓度,保证作物生长的安全性。同时通过施加有机肥等方式改良土壤质地,为后续栽培创造良好条件。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规程中的核心要点,旨在指导相关人员科学合理地开展土壤熏蒸消毒工作,有效控制设施番茄土传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