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预防和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养猪场、养殖户及相关部门对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09/T 004-2019《猪流行性腹泻防治技术规范》是河南省濮阳市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猪流行性腹泻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 猪流行性腹泻: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其特征为呕吐、严重水样腹泻和脱水。
- 生物安全:在养殖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和感染。
预防措施
1. 疫苗接种
- 免疫程序:根据当地疫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通常建议仔猪在出生后7-10天进行初次免疫,21-28天加强免疫一次。
- 疫苗选择:应选用经过国家批准并符合质量要求的疫苗产品。
2. 环境管理
- 消毒:定期对猪舍及其周边环境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使用高效低毒的消毒剂。
- 温度控制:保持适宜的舍内温度,避免温差过大导致应激反应。
3. 饲料与饮水
- 提供清洁卫生的饮用水,并确保饲料的新鲜度和营养均衡。
- 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益生菌或酶制剂,增强猪群免疫力。
控制措施
1. 早期诊断
- 当发现有疑似病例时,立即隔离患病猪只,并采集样本送检确认。
- 对整个猪群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潜在感染者。
2. 隔离治疗
- 将确诊为感染的猪单独饲养,防止疾病扩散。
- 使用支持疗法如补液盐补充体液流失,必要时配合抗病毒药物治疗。
3. 紧急免疫
- 对未发病但处于高风险区域的猪群实施紧急免疫接种,提高群体免疫力。
4. 无害化处理
- 对死亡猪只及污染物进行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注意事项
- 所有操作人员需穿戴防护服,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交叉污染风险。
- 定期监测猪群健康状况,建立完善的档案记录系统。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和技术要求,可以有效降低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率,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