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四川黄栌容器苗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种子采集与处理、播种育苗、容器选择、移栽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黄栌容器苗的生产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Container Seedlings of Cotinus coggygria in Sichua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四川黄栌容器苗生产技术规程(DB51/T 2636-2019)为四川省内黄栌苗木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以下从规程中的关键内容出发,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关于种质资源的选择。规程明确要求选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且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母树作为采种来源。具体而言,母树年龄应在10年以上,并且要求结实量大、种子饱满度高。此外,还应避免在污染严重的区域采集种子,确保种源的纯净性。
其次,在育苗基质配制方面,规程指出基质需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推荐使用腐殖土、珍珠岩和河沙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方式配置基质。这样的配比既能保证幼苗根系的正常发育,又能有效防止土壤板结,提高成活率。
再者,关于播种与管理环节。规程强调了适时播种的重要性,通常建议在春季气温稳定回升时进行。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预防病害发生。同时,播种后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及时检查并清除杂草,定期喷洒水分,确保幼苗健康成长。
另外,对于病虫害防治部分,规程提倡采用物理方法如人工捕捉害虫为主,化学药剂为辅的原则。如果确实需要使用农药,则必须选择高效低毒的产品,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最后,在苗木出圃标准上,规程规定了高度、茎粗以及根系完整程度等多方面的指标。只有达到这些标准的苗木才可视为合格产品投入市场。这不仅保障了苗木质量,也为后续园林绿化工程提供了可靠保障。
综上所述,《四川黄栌容器苗生产技术规程》从种质选择到后期管理都给出了详尽指导,有助于推动黄栌苗木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