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藤椒少刺培育的术语和定义、园地选择与规划、苗木繁育、栽植技术、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藤椒少刺培育的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Less Spiny Cultivation of Pepper Vin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2639-2019藤椒少刺培育技术规程》是一项四川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藤椒少刺品种的培育技术流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1. 种子采集与处理
条文要求: 种子应从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上采集,且果实需完全成熟。
解读: 这一规定强调了种子来源的重要性,确保遗传物质的质量。选择健康的母树可以避免将不良性状遗传给下一代植株,而成熟的果实则保证了种子具有最佳的萌发能力和生命力。
2. 苗木繁殖方法
条文要求: 推荐采用嫁接繁殖方式,砧木选用抗逆性强的本地品种。
解读: 嫁接技术能够有效结合砧木和接穗的优点,提高苗木的适应性和抗病能力。本地砧木由于长期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在抗旱、抗寒等方面表现更佳,有助于减少后期管理成本。
3. 栽培密度与行距
条文要求: 栽植密度为每公顷4500至6000株,行距保持在2米左右。
解读: 合理的栽植密度对于藤椒树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过密会导致通风透光不良,影响光合作用效率;而过于稀疏又会浪费土地资源。建议的行距有利于机械作业及日常管理操作。
4. 水肥管理
条文要求: 生长期需定期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并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调整施肥方案。
解读: 有机肥料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能改良土壤结构,促进根系发育。同时结合化学肥料补充微量元素,满足作物不同阶段的需求。科学合理的水肥管理不仅能提升产量,还能改善果实品质。
5. 病虫害防治
条文要求: 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使用生物农药或物理方法控制病虫害。
解读: 强调生态友好型的病虫害防控策略,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和剂量,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保障农产品的安全性。通过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区域,可有效降低损失风险。
6. 收获标准
条文要求: 当果实呈现特有的青绿色且表面光滑时即可采收。
解读: 明确了最佳收获时机,此时采摘下来的藤椒不仅颜色鲜艳美观,而且香气浓郁,符合市场需求标准。提前或延迟采收都会对最终产品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以上内容基于DB51/T 2639-2019标准中的核心部分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