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矿山植被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调查与评估、修复方案设计、施工技术要求、养护管理及效果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矿山开采导致的植被破坏区域的生态修复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Vegeta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Mines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690-2019《矿山植被生态修复技术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规定了矿山植被生态修复的基本要求、设计原则、施工流程及后期管护等内容。以下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基本要求部分,标准强调矿山植被生态修复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这意味着在矿山开采前就要有长远规划,确保在开采过程中同步实施生态保护措施,并且修复工作要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例如,对于山区露天矿场,在剥离表土时需将优质表土单独堆放保存,用于后续绿化种植。
其次在设计原则方面,标准指出应根据矿区地形地貌特点选择适宜的植被类型。比如平原地区的矿山可采用乔灌草结合的方式构建稳定生态系统;而坡度较大的山地则更适合栽植耐旱灌木和草本植物。此外还要求充分考虑土壤改良措施,如施加有机肥、客土回填等方法来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
再者关于施工流程,标准明确了不同阶段的具体操作指南。在场地准备环节,需要对裸露岩面进行物理或化学处理以促进植物生长;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保障水分供应。在苗木选择上提倡使用本地乡土树种,因为这些植物更能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并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另外,栽植密度也需合理安排,既要保证初期覆盖率又要留出足够空间供后期生长发育。
最后在后期管护措施中,标准特别提到要加强日常巡查维护工作,及时清除杂草杂物防止竞争养分资源。对于成活率较低区域应及时补植补种直至达到预期效果为止。同时鼓励开展公众教育活动提高社会各界对矿山植被恢复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力度。
总之,《矿山植被生态修复技术规范》为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北京周边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