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理国情信息外业调绘底图制作的技术要求、流程和质量控制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地理国情信息外业调绘底图的制作及相关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ield Survey Base Maps of Geographical National Conditions Inform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676-2019《地理国情信息外业调绘底图制作技术规程》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为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中涉及的外业调绘工作提供了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4.1 数据准备
本条规定了在开展外业调绘前需要完成的数据准备工作。首先要求获取最新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作为底图,确保其现势性不低于6个月。其次,需收集与调查区域相关的专题资料,如行政区划、交通网络等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现场情况。此外还强调了对已有成果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以减少重复劳动并提高工作效率。
5.2 调绘符号及注记
关于调绘符号的选择与使用,标准明确指出应遵循统一规范,避免因个人习惯导致的信息表达不一致。具体来说,不同类型的地物应采用相应的图形符号表示,并且同一类型地物在同一张地图上要保持风格一致。对于重要的地物还需附加文字注记,说明其名称、属性等基本信息。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后续的数据处理,也能方便其他工作人员快速准确地理解地图内容。
6.3 外业检查验收
在外业调绘完成后,按照此条款的要求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要核实所有采集到的数据是否完整无误;另一方面也要确认这些数据是否符合既定的质量标准。为此,规定了至少两名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检查过程,并记录下发现的问题及其改正措施。只有当这些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后,才能最终确认该批次数据合格入库。
8.1 成果提交
最后,在完成整个项目的最后一个环节——成果提交时,也有一系列严格的规定。包括但不限于:提交的所有文件必须加盖单位公章;提供的电子文档格式需满足特定要求;同时还需要附带详细的项目实施报告和技术总结等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交付出去的产品能够真实反映实际情况,并且便于日后查阅参考。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深入剖析可以看出,《地理国情信息外业调绘底图制作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前期准备直至后期提交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而且每一项具体内容都经过精心设计,旨在保障最终成果的质量和可靠性。这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而言无疑是一项极为宝贵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