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居家养老服务中精神慰藉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控制及评价改进。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及其从业人员。
Title:Home-based Elderly Care Service Specification Part 9: Psychological Comfort Servi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C0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598.9-2019《居家养老服务规范 第9部分:精神慰藉服务》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为开展居家精神慰藉服务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4.1 服务对象
标准明确指出,精神慰藉服务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老年人、残疾人和需要心理支持的人群。这部分强调了服务对象的广泛性,不仅限于老年人,还涵盖了其他有特殊需求的群体。这体现了社会对不同人群心理健康的关注与关怀。
4.2 服务内容
4.2.1 心理咨询与辅导:要求服务机构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定期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这意味着服务提供者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需要持续地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以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
4.2.2 社交活动组织:鼓励组织各类社交活动,如兴趣小组、文化交流等,促进服务对象之间的交流互动。这类活动有助于缓解孤独感,增强社会归属感。
4.3 服务流程
4.3.1 初次评估:在开始任何服务之前,必须对服务对象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估。这项规定确保了服务能够根据每个个体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提高了服务的有效性。
4.3.2 定期跟踪:要求每隔三个月对服务对象进行一次跟踪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服务计划。这种动态管理方式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新问题,保证服务质量。
4.4 人员要求
4.4.1 资质认证:所有从事精神慰藉服务的工作人员都应持有国家认可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这一要求保障了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使他们有能力胜任各自的工作岗位。
4.4.2 培训制度: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定期组织员工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及职业道德教育。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升团队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
4.5 设施设备配置
4.5.1 基本设施:需配备必要的办公场地、咨询室以及适合开展各种娱乐休闲活动的空间。良好的硬件环境有利于营造舒适放松的氛围,便于更好地开展各项服务工作。
4.5.2 辅助工具:提供录音录像设备用于记录每次会谈过程;同时准备相关书籍资料供查阅参考。这些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更有效地开展工作,并且便于日后查阅资料或查找信息。
以上是对DB11/T 1598.9-2019中几个关键条款的深入分析。该标准对于推动北京市乃至全国范围内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