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管理与维护的技术要求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及运行维护。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Basic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545-2019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程》是由北京市发布的关于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规范。该规程为北京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更新、管理及应用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以下将对规程中的几个关键部分进行详细解读。
一、系统设计与开发
1. 系统架构:规程要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应采用三层架构,即数据层、服务层和应用层。数据层负责存储和管理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层提供数据访问接口和服务功能;应用层则面向最终用户,提供具体的应用场景支持。
2. 数据模型:规程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包括点状地物、线状地物、面状地物等基本要素及其属性定义。同时明确了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数据分类编码规则。
二、数据采集与处理
1. 数据来源:规程指出数据可以从已有资料中获取,也可以通过实地测量或遥感影像解译等方式收集。对于新采集的数据必须经过严格的质检才能入库。
2. 数据处理:规程强调了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性,如坐标转换、投影变换、格式统一等操作。此外还提出了数据融合的方法,即将多种来源的数据进行整合以提高数据质量和完整性。
三、系统运行与维护
1. 安全保障:规程要求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确保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其中包括身份认证、权限控制、日志记录等内容。
2. 维护计划:规程建议制定年度维护计划,定期检查系统性能指标,并及时修复发现的问题。同时也要关注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在必要时对系统进行升级换代。
四、成果输出与共享
1. 成果形式:规程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输出成果可以是地图、报表或者专题图等形式。并且需要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 共享机制:规程提倡构建开放共享平台,促进政府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同时也鼓励向社会公众开放部分非敏感性数据资源,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以上是对《DB11/T 545-2019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程》中部分内容的简要介绍与深入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项重要的地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