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区鼠害监测预警的术语和定义、监测方法、数据分析与评估、预警发布及防控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范围内农区鼠害的监测预警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of Agricultural Rodent Hazar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4179-2018农区鼠害监测预警技术规程》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农区鼠害的监测与预警工作。以下选取了该标准中的几个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监测点设置
标准中规定,监测点应选择在农田、果园、草原等不同类型的农业生态系统中,并且要具有代表性。每个监测区域内至少设立3个监测点,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同时要求监测点的位置相对固定,便于长期跟踪观察。
二、鼠密度测定方法
鼠密度是评估鼠害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标准推荐使用夹夜法来测定鼠密度。具体操作为:在夜晚将捕鼠器放置于田间,次日清晨收回统计被捕获的小家鼠数量。根据捕获率计算鼠密度,通常以每公顷捕获的小家鼠数表示。
三、预警级别划分
为了及时有效地发布鼠害预警信息,标准将鼠害预警分为四个等级:轻度、中度、重度和特重度。当某一区域内的鼠密度达到一定阈值时,则启动相应级别的预警机制。例如,当鼠密度超过20只/公顷时,可视为中度鼠害,需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四、防控策略建议
针对不同级别的鼠害预警,标准提出了具体的防控建议。对于轻度鼠害,可以采用物理防治手段如安装防鼠网等;中度以上鼠害则需要结合化学防治,合理使用抗凝血灭鼠剂,并注意安全间隔期。此外还强调了生物防治的重要性,鼓励利用天敌控制鼠类种群增长。
五、信息报告制度
建立完善的信息报告制度也是本标准的重点内容之一。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定期收集整理辖区内各监测点的数据资料,形成年度报告上报上级主管机关。一旦发现突发性大面积鼠害情况,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向公众通报相关信息。
通过上述条文可以看出,《DB65/T 4179-2018农区鼠害监测预警技术规程》不仅明确了监测工作的基本流程和技术要求,而且对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鼠害防控提供了指导性的意见。这对于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