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白榆育苗的圃地选择与准备、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白榆苗木的培育及造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Ulmus pumila Seedling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4209-2019白榆育苗技术规程》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布的关于白榆育苗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白榆的育苗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包括苗木种类、种子处理、播种育苗、苗木抚育管理等环节。
在种子处理方面,标准要求采集成熟度高的果实作为种子来源,种子纯度不低于90%,发芽率不低于70%。具体操作时,要将种子放入30至50摄氏度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然后捞出放在室内摊晾,每天翻动几次,直至种子表面出现裂缝或轻微萌动现象为止。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
对于播种育苗,建议采用条播的方式,行距保持在20到30厘米之间,播种深度为1到2厘米。每亩地的播种量应控制在5到7公斤左右。播种后要及时覆土并压实,确保土壤与种子紧密接触,有利于种子吸水发芽。
在苗木抚育管理上,标准指出幼苗出土后要立即进行间苗工作,保持株距在10到15厘米。当幼苗长到5到10厘米高时,需要进行第二次间苗,最终保持株距在20到30厘米。同时,要加强水分管理,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保证土壤湿润但不过于积水。此外,还应定期除草松土,防止杂草与苗木争夺养分和水分。
病虫害防治也是育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标准强调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定期检查苗木生长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应及时采取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进行治理,避免病虫害扩散蔓延。
这些条文的实施能够显著提升白榆育苗的质量和效率,为后续造林绿化提供优质的种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