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的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基本要求、内容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内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的建设和运营管理。
Title: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of Support Facilities (Nursing Homes) for Extremely Needy Pers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741-2019《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建设管理服务规范》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针对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选址与规划方面,标准指出敬老院应选择交通便利、环境安静的地段,并且要远离污染源和危险场所。这体现了对老年人生活环境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重视。同时要求建筑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确保老人生活便捷。
其次在建筑设计上,标准强调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比如所有出入口均需设置坡道或升降平台,室内地面应采用防滑材料等措施,这些都能有效防止老年人跌倒受伤。此外还规定了日照时间不得少于3小时/天,保证老年人有足够的自然光照。
对于设施设备配置,标准提出要配备必要的医疗康复设备以及文化娱乐设施。特别是急救器材和药品应当齐全,定期检查维护以确保正常使用。同时鼓励设置图书室、活动室等功能性房间,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运营管理层面,标准明确了工作人员配备比例,要求每十位老人至少配备一名护理员,并且所有员工都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后上岗。还特别提到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流程,包括但不限于入住评估、日常巡查、紧急预案等内容。
最后关于服务质量评价,标准引入了满意度调查机制,通过定期收集老人及其家属的意见反馈来持续改进服务水平。同时设定了一系列量化指标如失禁护理成功率、压疮发生率等作为考核依据,促使机构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总之,《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建设管理服务规范》从多个维度为改善特困人员供养条件提供了指导框架,不仅关注硬件设施建设也注重软件管理优化,力求打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养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