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制修订的总则,包括基本原则、制定程序、内容要求和技术方法。本文件适用于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的制修订工作及相关活动。
Title: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 General Principles for Formulation and Revis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C43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制修订通则》(DB44/T 2218.1-2019)是广东省地方标准,为制定和修订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领域的临床实践指南提供了规范性指导。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中医药管理部门、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等组织和个人,在制定或修订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时参考使用。明确指出本标准适用于各类中医疾病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
二、术语和定义
1. 临床实践指南:由权威机构根据系统评价结果并结合专家共识形成的关于特定医疗干预措施的推荐意见。
2. 系统评价: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文献检索与分析的过程。
3. 循证医学:基于最佳科学研究证据做出临床决策的方法学。
三、指南制修订的基本原则
1. 科学性:强调以科学方法为基础,确保内容准确可靠。
2. 实用性:注重指南的实际应用价值,便于临床医生操作执行。
3. 规范性:遵循统一的标准流程和技术要求,保证不同指南之间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4. 可更新性:随着新研究成果出现及时调整完善指南内容。
四、工作流程
1. 需求评估:确定需要制定或修订哪些方面的指南,考虑目标人群的需求以及现有资源状况。
2. 组建团队:组建跨学科的工作组,成员应涵盖相关专业的专家,并邀请患者代表参与。
3. 文献回顾: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采用科学的方法筛选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4. 制定草案:基于上述资料起草初步版本,征求各方意见后形成最终稿。
5. 审核发布:经过专家评审会讨论通过后正式公布实施。
五、质量控制要点
1. 数据来源:优先选用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作为主要依据,同时也要适当纳入观察性研究等其他类型的证据。
2. 方法学严谨性:确保每一步骤都按照既定程序严格执行,避免人为因素干扰。
3. 透明度:公开所有数据处理过程及相关假设条件,让使用者能够理解并信任指南结论。
六、伦理考量
在制定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保护其隐私安全;对于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情况需提前声明并妥善处理。
七、后续维护
定期检查已有指南的有效性,一旦发现新的重要信息应及时更新版本号并在官方渠道告知公众。
以上就是对DB44/T 2218.1-2019关键条款的深入剖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标准来促进中医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