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路桥梁锚口有效预应力检测的技术要求、方法和评定准则。本文件适用于公路桥梁施工及运营期间锚口有效预应力的检测与评估。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etection of Effective Prestress at Anchorage of Highway Bridges
中国标准分类号:U46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1717-2018《公路桥梁锚口有效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是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地方标准,自2018年6月25日起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公路桥梁锚口有效预应力检测的技术要求、方法和步骤,适用于公路桥梁锚下有效预应力的现场检测。
下面将对一些重要的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4.1 检测环境条件
在进行锚口有效预应力检测时,需要确保检测环境满足以下条件:
- 现场温度应在-10℃至+50℃之间;
- 风速不应大于5m/s;
- 检测前24小时内未出现雨雪天气。
这些环境条件的设定是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例如,过高的风速可能会影响仪器的稳定性,而极端温度则可能导致材料性能的变化。
5.1 检测设备
检测设备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 张拉千斤顶:额定吨位不低于被检测构件张拉力的1.5倍;
- 压力表:精度等级不低于1.0级;
- 油泵:输出压力范围覆盖检测所需的压力值;
- 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实时记录并存储检测数据。
选择合适的检测设备是确保检测质量的关键。例如,张拉千斤顶的额定吨位必须足够大以避免因超载导致的安全隐患,同时也要考虑其灵敏度是否符合检测需求。
6.3 检测步骤
检测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准备工作:检查所有检测设备是否正常运作,并确认现场环境符合要求。
2. 初始状态测量:在正式加载之前,先测量初始状态下锚具夹片外露长度及油缸行程等参数。
3. 加载过程监控:按照预定方案逐步增加荷载直至达到目标值,在此过程中密切观察各项指标变化情况。
4. 数据处理分析:完成加载后立即停止供油并读取最终读数,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实际作用于锚固体系上的有效预应力值。
以上步骤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特别是在加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附录A(规范性附录)——计算公式
本标准提供了用于计算锚口有效预应力的具体数学表达式。其中涉及到多个变量如油缸直径、活塞面积、摩擦系数等等。正确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对于得出精确的结果至关重要。因此建议相关人员深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实践经验灵活运用。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公路桥梁锚口有效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准备工作到具体操作再到数据分析全过程的要求,还强调了细节的重要性。只有严格按照规程执行才能确保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为保障桥梁结构的安全稳定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