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草莓脱毒原原种苗制备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脱毒途径、繁殖程序及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草莓脱毒原原种苗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trawberry Virus-free Pre-basic Seedl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草莓脱毒原原种苗制备技术规程》(DB14/T 1591-2018)是山西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用于规范草莓脱毒原原种苗的生产流程和技术要求。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明确了“脱毒原原种苗”的概念为通过特定方法去除病毒并经过鉴定确认无病毒的草莓繁殖材料。这一定义强调了脱毒处理的重要性以及后续质量检测的必要性。
其次,在种源选择与管理中提到,应选用健康、无病虫害且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母本植株作为种源。这意味着在开始任何生产活动之前,确保母本植株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这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接着,在组织培养过程中,标准规定了从外植体选取到继代培养的具体步骤。例如,在外植体消毒时需使用75%酒精浸泡30秒后,再用0.1%升汞溶液处理8-10分钟,并用无菌水冲洗多次直至无残留。这样的操作能够有效减少污染风险,提高成活率。
此外,关于温室环境控制,标准指出温度应维持在白天20℃至25℃之间,夜间保持在15℃左右;相对湿度则建议控制在60%-80%范围内。这些条件有助于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同时避免因极端气候导致的不良影响。
最后,在出圃前的质量检验环节,标准要求对每一批次的产品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但不限于外观形态、叶片颜色及大小等指标,并按照相关国家标准进行病毒检测,确保所有产品均达到合格标准方可出圃销售。
综上所述,《草莓脱毒原原种苗制备技术规程》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生产指南,还特别注重各个环节的质量把控,这对于保障草莓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