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麦冬前苗情卫星遥感监测的术语和定义、数据获取与预处理、苗情指数计算方法及分级标准、监测结果表达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基于卫星遥感技术对小麦冬前苗情进行监测的相关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Wheat Pre-winter Growth Condi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小麦冬前苗情卫星遥感监测技术规范》(DB37/T 3796-2019)是山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小麦冬前苗情进行监测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监测范围与对象
标准明确指出,监测范围应覆盖全省小麦种植区域,监测对象为冬小麦。这确保了监测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反映全省范围内冬小麦的整体生长状况。
2. 数据获取
数据获取部分强调了使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重要性。要求卫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达到2米以上,并且时间分辨率不低于5天一次。这样的数据采集频率可以保证在小麦关键生长期获得连续有效的数据支持。
3. 图像预处理
图像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和大气校正等步骤。其中,辐射校正是为了消除传感器本身的响应差异;几何校正则需依据地面控制点来调整图像位置精度至亚像素级别;而大气校正则是去除大气散射和吸收对地表反射光的影响,以提高反演植被指数的准确性。
4. 植被指数计算
植被指数是评估作物长势的重要指标之一。标准推荐采用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作为主要分析参数。通过计算NDVI值,可以定量描述小麦叶片面积指数(LAI),进而推断出群体结构及潜在生产力。
5. 苗情评价体系
建立了一套基于NDVI值的小麦苗情评价体系。将NDVI值划分为五个等级:极差、较差、一般、较好、极好。每个等级对应特定的LAI范围以及相应的田间管理建议。例如,在NDVI值处于“较差”区间时,可能需要加强灌溉或施肥措施。
6. 结果表达形式
监测结果应当以专题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辅以文字说明。专题图上不仅标注了不同等级区域的位置信息,还提供了详细的统计数据如平均NDVI值、覆盖面积等。此外,还需编制简报定期向相关部门汇报最新监测情况。
以上内容是对DB37/T 3796-2019中部分内容较为深入的理解与阐述。遵循此标准有助于提高小麦种植管理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