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土丘陵补水灌溉区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的技术要求,包括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黄土丘陵补水灌溉区玉米的全程机械化种植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ull Mechanization of Corn Planting in Loess Hilly Irrigation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04T 1009—2018 黄土丘陵补水灌溉区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规程》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黄土丘陵地区玉米的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这项标准涵盖了从播种到收获的各个环节,为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持。
播种环节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播种时间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一般在春季土壤解冻后即可开始播种。播种深度建议控制在3-5厘米之间,确保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以利于出苗。同时,要求播种机具要定期检查维护,保证播种均匀度和深度一致性。
灌溉管理
灌溉是保证玉米生长的关键环节之一。标准指出,在整个生育期内需根据不同生长期的需求合理安排灌溉次数和水量。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通过补水灌溉来维持土壤湿度,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灌溉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地形特点,采用滴灌或喷灌等方式,既能节约用水又能提高灌溉效率。
施肥技术
施肥方面,强调了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原则。基肥应在整地时施入,主要使用有机肥料;追肥则根据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具体情况适时补充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此外,还提倡使用缓释肥料,减少养分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收获与储存
关于收获时机,标准建议当玉米籽粒含水量降至安全水平(通常为13%-15%)时进行收获。收获后的玉米应及时晾晒干燥,并储存在通风良好、干燥清洁的地方,防止霉变。对于机械化收获设备,也提出了相应的保养要求,确保其正常运行。
以上内容只是该标准部分内容的简要介绍,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项规定。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