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态鹅饲养的场地选择、设施设备、鹅种选择、饲料与营养、饲养管理、卫生防疫及记录要求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范围内生态鹅的饲养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co-Goose Breeding Manag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1459-2019《生态鹅饲养管理技术规程》是贵州省发布的关于生态鹅养殖的技术规范。以下将对其中一些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环境要求
标准中明确指出,鹅舍应建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远离工业污染源的地方。鹅场周围应有绿化带,以减少外界干扰和保持空气清新。鹅舍内部需保证通风、采光充足,并且要有防寒保暖设施。
二、品种选择与引进
要求选用适应性强、抗病力好的优良品种。引进种鹅时要确保来源可靠,健康无疾病。同时要做好隔离观察工作,防止引入新的病原体。
三、饲料与饮水
规定了饲料配比原则,强调粗纤维含量不宜过高,蛋白质水平要适中。提倡使用全价配合饲料,并适当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添加剂。饮水必须清洁卫生,定期更换水源,确保水质符合标准。
四、饲养密度控制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合理安排饲养密度。育雏期每平方米不超过10只;育成期为6-8只;成年鹅则控制在3-4只/平方米以内。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过于拥挤导致的争斗现象以及疾病传播风险。
五、日常管理措施
包括定时清扫圈舍、定期消毒灭菌、及时清理粪便等内容。还特别提到要注意观察鹅群的行为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此外,在不同季节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饲养管理策略。
六、疫病防控体系建立
建立健全免疫接种程序,按照国家规定的强制免疫病种进行预防接种。同时建立完整的档案记录制度,详细记载每次免疫的时间、剂量及效果评价等内容。对于常见多发性疾病还需制定应急预案,以便快速有效地应对突发状况。
七、废弃物处理
明确规定了如何妥善处置鹅舍产生的废弃物如粪污等。建议采用堆肥发酵方式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既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又减少了环境污染问题。
以上是对DB52/T 1459-2019部分重要内容所做的简要说明与深入分析,希望对从事生态鹅养殖工作的相关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