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贵州省河道管理范围划界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方法步骤及成果编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行政区域内河道管理范围的划界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emarcation of River Management Scope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1450-2019《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技术规程》是贵州省发布的关于河道管理范围划定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范围与适用对象
该规程适用于贵州省境内有堤防和无堤防河道的管理范围划界工作。明确指出,无论是新建还是已有的河道工程,只要涉及河道管理范围的划定,都应遵循此规程。
划定原则
1. 安全性原则:确保河道行洪安全,保护沿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2. 生态优先原则: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3. 科学合理原则:依据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划界方案。
技术方法
规程提出了多种技术方法用于河道管理范围的划定,包括但不限于:
- 历史资料分析法:利用历史洪水位、河岸变迁记录等资料确定河道边界。
- 现场调查法:通过实地考察获取第一手数据,如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情况等。
- 数学模型模拟法: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预测不同条件下河道的变化趋势。
管理范围界定
对于有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通常包括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以及两岸堤防及护堤地。而对于无堤防的河道,则根据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来确定管理界限。
公示与公告
完成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后,需依法向社会公示,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布公告,以增强公众知晓度,接受社会监督。
监督检查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辖区内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以上是对DB52/T 1450-2019部分重要内容的解读,旨在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规程,促进贵州省河道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