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半湿润区侵蚀耕地保土增碳与丰产栽培的技术要求、措施及管理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半湿润区侵蚀耕地的土壤保护、碳汇提升和作物丰产栽培。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oil Conservation, Carbon Sequestration Enhancement and High-yield Cultivation in Eroded Farmland in Semi-humid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1784—2019《半湿润区侵蚀耕地保土增碳与丰产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保护和改善半湿润地区的耕地资源,提高土壤肥力和粮食产量。以下选取了该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土壤侵蚀控制技术
条文:5.1 土壤覆盖
- 解读:本条规定在耕作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土壤表面的覆盖物,如作物残茬或地膜覆盖。这不仅能够减少风蚀和水蚀对土壤结构的破坏,还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降低水分蒸发。具体操作时,建议采用免耕或少耕的方式,并结合秸秆还田技术,确保覆盖物均匀分布。
二、有机质提升策略
条文:6.3 施用有机肥料
- 解读:为了增加土壤碳储量并提高土壤肥力,标准推荐定期施用有机肥料。例如,每年每公顷施用腐熟农家肥不少于30吨,或者使用商品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这样做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强其持水性和通气性,还能促进微生物活动,从而进一步提升土壤健康状况。
三、作物轮作制度
条文:7.2 合理安排作物轮作
- 解读:合理规划不同类型的作物轮作周期是维持土壤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市场需求,可以选择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交替种植。比如,在春季播种豌豆等豆类作物后,秋季再种植小麦等谷物作物。这种轮作方式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大规模爆发,同时也有利于平衡土壤养分。
四、节水灌溉管理
条文:8.1 节水灌溉系统建设
- 解读:鉴于半湿润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的特点,标准强调建立高效节水灌溉体系的重要性。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现代化灌溉技术代替传统的漫灌方法。此外,还需加强对灌溉用水量的监测与调控,确保每次灌溉都能精准满足作物需求而不造成浪费。
五、综合防治措施
条文:9.2 病虫害综合治理
- 解读:为避免化学农药滥用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规程》提倡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应对病虫害威胁。例如利用天敌昆虫捕食害虫;设置黄板诱杀害虫成虫;以及适时清除田间杂草等非化学防控措施。
以上是对DB15/T 1784—2019中部分内容较为深入的理解分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促进半湿润区侵蚀耕地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