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桂科种猪繁育的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及记录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桂科种猪的繁育生产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Guike Breeding Pig Re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1684-2018《桂科种猪繁育技术规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种猪的繁育过程,提高种猪质量和生产效率。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文出发,对标准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一、种猪场选址与建设要求
根据标准第3章规定,种猪场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干燥、排水良好且远离居民区的地方。这一要求主要是为了防止疫病传播和保证种猪的生活环境质量。同时,标准强调了水源清洁的重要性,并要求供电系统稳定可靠,以满足现代化养殖设备的需求。
二、种猪的选择与引进
标准第4章指出,种猪的选择应当基于遗传性能优良、健康状况良好以及繁殖能力强等多方面因素。具体来说,公猪需具备较强的生殖能力,母猪则要具有良好的泌乳性能。对于新引进的种猪,必须经过隔离观察至少一个月,确认无传染病后方可正式入群。此规定有助于有效控制疾病风险,保障整个猪群的安全。
三、饲料配制与营养供给
在饲料管理方面,标准第5章明确提出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合理调配日粮配方,确保营养均衡。例如,哺乳期母猪需要高能量、高蛋白的食物来支持其产奶量;而育肥阶段则应适当减少蛋白质比例,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促进脂肪沉积。此外,还应注意添加必要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预防营养缺乏症的发生。
四、健康管理措施
健康管理是种猪繁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标准第6章特别强调了疫苗接种程序的重要性,建议按照免疫计划定期为种猪注射相关疫苗。同时,要做好日常消毒工作,保持圈舍干净整洁,减少病原微生物滋生的机会。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病情扩散。
五、繁殖管理要点
关于繁殖管理,标准第7章给出了明确指导。首先是发情鉴定,通过观察外阴变化及行为表现判断最佳配种时机;其次是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这不仅提高了受胎率,还能更好地控制血缘关系,防止近亲交配导致后代品质下降。最后,在妊娠期间要加强护理,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并密切关注胎儿发育情况。
以上是对DB45/T 1684-2018《桂科种猪繁育技术规范》中部分核心条款的深入解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从而提升广西地区种猪繁育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