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香茅草组培苗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培养基配方、组织培养过程、炼苗与移栽、质量要求及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香茅草组培苗的生产及其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Lemongrass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1710-2018香茅草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香茅草组培苗生产的规范性文件。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条文3.1】“种源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株作为采穗材料。”
解读:这一条强调了种源的质量要求。选择健康且无病虫害的母株可以保证后代植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特性和较强的抗逆性,从而提高组培苗的成活率和品质。
【条文4.1】“外植体采集应在早晨露水干后进行。”
解读:此条规定了外植体采集的最佳时间。早晨露水干后采集外植体能够减少水分过多导致污染的风险,并且此时植物细胞活力较强,有利于后续培养过程中的愈伤组织形成和分化。
【条文5.2】“培养基配方为MS+6-BA 2.0mg/L+NAA 0.1mg/L。”
解读:该配方是用于诱导芽萌发的基础培养基。其中6-苄氨基嘌呤(6-BA)是一种细胞分裂素类激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和芽的分化;萘乙酸(NAA)属于生长素类物质,有助于根系发育。此比例经过实践验证,在香茅草组培苗生产中效果良好。
【条文6.3】“驯化移栽时温度控制在20℃~30℃之间。”
解读:适宜的温度范围对于提高驯化移栽的成功率至关重要。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幼苗的正常生理活动,因此需严格控制环境条件以确保移植后的存活率。
以上仅为部分关键条款及其含义解析,实际应用还需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