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日本方头甲室内繁殖及野外释放防治松突圆蚧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利用日本方头甲进行松突圆蚧生物防治的相关单位和个人。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door Breeding and Field Release of Rhinocolus japonicus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1704-2018《日本方头甲室内繁殖及野外释放防治松突圆蚧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用于生物防治的技术规范。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利用日本方头甲(Cryptonecephalus japonicus)对松突圆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进行生物防治。这明确了该规程的主要用途和目标,即通过引入天敌昆虫来控制松突圆蚧种群数量。
2. 术语和定义
- 日本方头甲:一种以松突圆蚧为食的寄生性天敌昆虫。
- 松突圆蚧:主要危害松树的一种害虫,造成树木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这些定义确保了在执行过程中各方对术语的理解一致,避免因概念不清导致的操作失误。
3. 室内繁殖
- 温度:繁殖环境温度应控制在20℃至25℃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日本方头甲的存活率与繁殖效率。
- 湿度:相对湿度保持在60%至80%,湿度过高可能导致病害发生。
- 食物来源:提供充足的松突圆蚧作为食物源,保证日本方头甲有足够的营养积累。
4. 野外释放
- 时间选择:最佳释放时间为每年春季或秋季,此时气候条件适宜,有利于日本方头甲适应新环境并迅速建立种群。
- 密度控制:每公顷释放量建议为1000至2000只成虫,具体数量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调整。
- 监测评估:定期检查释放区域内的害虫密度变化情况,并记录天敌种群动态,以便及时调整后续措施。
5. 注意事项
-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杂菌污染影响繁殖质量。
- 注意保护非目标物种,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 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详细记录每次繁殖、运输及释放的相关信息,便于追溯管理。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该标准从理论到实践都提供了详尽指导,旨在有效利用生物手段解决林业有害生物问题,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