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桉树加工剩余物栽培秀珍菇的技术要求,包括栽培场地选择、培养料配方与处理、接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以桉树加工剩余物为原料进行秀珍菇栽培的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ng Pleurotus geesteranus Using Eucalyptus Processing Residu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1762-2018《桉树加工剩余物栽培秀珍菇技术规程》是一项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利用桉树加工剩余物栽培秀珍菇的技术流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原料选择与处理
标准中指出,桉树加工剩余物应选用无毒、无害、无污染的原料。具体来说,这些剩余物包括但不限于桉木屑、锯末等。在使用前需要经过适当的预处理,如粉碎、过筛和灭菌等步骤,以确保其适合用于培养基的制作。此外,为了提高栽培效果,还建议添加适量的氮源物质,如豆饼粉或尿素,以及必要的矿物质元素。
培养基配制
关于培养基的配制,标准强调了配方的重要性。推荐的基本配方为:桉木屑占70%-80%,稻草或其他农作物秸秆占20%-30%,并加入适量的石膏粉作为钙质补充剂。水分含量控制在60%-65%之间,pH值调整至6.0-6.5。配制完成后,需充分搅拌均匀,并在短时间内装袋封口,防止杂菌侵入。
栽培管理
在栽培过程中,温度、湿度和通风是关键因素。标准建议保持棚内温度在22℃-28℃范围内,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85%-90%之间。同时,要定期检查并调整棚内的通风状况,确保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2%。此外,还需注意病虫害防治工作,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收获与采后处理
当秀珍菇长至商品成熟期时即可收获。一般情况下,从接种到首次采收大约需要30天左右的时间。每次采摘后要及时清理床面残留物,并对工具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对于采下的鲜菇,则需要迅速进行分级包装,在低温条件下储存运输,以延长保鲜期。
以上内容是对DB45/T 1762-2018《桉树加工剩余物栽培秀珍菇技术规程》中部分内容的深入解析。遵循这一标准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秀珍菇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促进了资源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