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金福菇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栽培季节与品种选择、培养料配方与堆制发酵、接种与发菌管理、出菇管理和采收、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金福菇的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Jinfulu Mushroom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1758-2018《金福菇栽培技术规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制定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金福菇的栽培过程,提高产量和品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栽培环境条件
条文:
3.1 培养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通风透气的地方,避免污染源。
解读:
这一条强调了栽培环境的重要性。地势平坦有助于均匀灌溉,良好的排水系统可以防止积水导致的病害发生。通风透气的环境有利于金福菇的生长发育,同时远离污染源能够减少杂菌感染的风险。
菌种选择与培养
条文:
4.1 应选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高产优质的金福菇品种,并经过当地农业部门认定。
解读:
选择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优质菌种是成功栽培的关键。抗逆性强意味着能抵抗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适应性广则表明能在多种条件下生长。通过农业部门认定的菌种通常经过严格的检验检疫程序,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培养基配制
条文:
5.1 培养基配方为:棉籽壳78%,麸皮20%,石膏粉1%,石灰粉1%。
解读:
此配方提供了金福菇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棉籽壳作为主要原料,提供丰富的纤维素和木质素;麸皮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石膏粉和石灰粉则起到调节pH值及补充钙质的作用。合理的配比有助于促进菌丝体的健壮生长。
发菌管理
条文:
6.1 发菌期间温度控制在22℃~28℃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光照以散射光为主。
解读:
发菌期是金福菇从孢子萌发到形成菌丝体的重要阶段。适宜的温度范围能够保证菌丝快速而健康地生长。适当的湿度和散射光不仅有利于菌丝发育,还能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出菇管理
条文:
7.1 出菇时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5%~95%,白天温度20℃~25℃,夜间温度15℃~20℃,并适当增加通风量。
解读:
出菇阶段对温湿度要求较高。较高的湿度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和膨胀,但过高的湿度容易引发病害。昼夜温差的存在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加强通风是为了保证氧气供应,促进新陈代谢。
以上内容涵盖了金福菇栽培过程中几个关键环节的技术要点,严格按照这些规定操作,可以显著提升栽培效果。希望这些解读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DB45/T 1758-2018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