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粉垄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栽培技术要求、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地区玉米的粉垄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rn Powder Ridge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1754-2018《玉米粉垄栽培技术规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玉米粉垄栽培技术的操作流程、技术要点及管理措施进行了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地区采用粉垄栽培技术种植的玉米生产活动。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地域适用性,确保了技术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的有效性。
二、术语和定义
1. 粉垄栽培技术:利用专用机械(如粉垄机)进行耕作,使土壤达到松散、细碎的状态,并形成一定深度的垄沟,便于后续种植。
2. 粉垄深度:指粉垄机作业时所达到的土壤深度。本标准要求粉垄深度应控制在20-30厘米之间,以保证土壤疏松度和通气性。
三、栽培前准备
1. 土壤处理:在播种前,需对土地进行深耕细耙,清除杂草根系等障碍物,确保土壤平整且无明显凹凸不平现象。
2. 品种选择:应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的优良品种作为主栽品种。同时要注意合理搭配不同生育期的品种组合,以延长收获期并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3. 种子处理: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精选分级,并采取适当的消毒措施防止病虫害发生;必要时可施加适量肥料或生长调节剂促进幼苗健壮成长。
四、播种与定植
1. 播种时间:春播一般安排在每年3月中下旬至4月初为宜;夏播则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灵活调整,但不宜晚于6月中旬。
2. 播种密度:根据不同品种特性确定合理的株行距安排。通常情况下,紧凑型品种每公顷种植量约为6万株左右;而稀植型品种则可以适当减少到4万株上下。
3. 定植方式:采用条播或者穴播均可,但必须保证每穴至少有两粒饱满完整的种子。此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注意保持均匀一致的播种质量,避免出现缺苗断垄的情况发生。
五、田间管理
1. 浇水施肥:玉米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以及科学合理的营养供给。特别是在抽穗开花阶段更要加强灌溉力度,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分期追肥,特别是氮磷钾比例均衡的复合肥料使用。
2.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田块观察植株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疑似受害迹象就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例如喷洒低毒高效农药来抑制病原菌扩散蔓延;对于地下害虫可用诱捕器捕捉等方式予以消除。
3. 中耕除草:随着玉米植株逐渐长大,要及时清理掉多余的杂草以免争夺养分影响正常发育。另外也可以通过机械手段来进行浅层翻土作业从而改善根系周围的小气候环境。
六、收获与储藏
1. 收获时机:当大部分籽粒变黄并且乳线消失时即可开始收获工作了。此时不仅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同时也利于后续加工储存。
2. 收割方法:推荐采用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脱粒分离任务;如果没有条件的话也可以手动割取整株然后单独剥壳晾晒干燥。
3. 储存条件:入库前要先将水分含量降到安全水平以下(一般不超过13%),同时做好防潮通风措施以防霉变腐败等情况出现。
以上就是关于DB45/T 1754-2018《玉米粉垄栽培技术规程》中部分内容的重点阐述及分析,希望能为广大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提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