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栽培的园地选择与规划、苗木、种植、幼林管理、成龄林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范围内油茶的人工栽培。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amellia Oleifera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472-2018《油茶栽培技术规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油茶的栽培技术,提高油茶产量和质量。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选址与整地
标准原文: 选择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坡度不宜超过25度。
解读: 这一条款强调了油茶种植对土壤条件的要求。土壤深厚和肥沃能够保证油茶树根系的充分发育,而良好的排水系统可以防止积水导致的根部腐烂。坡度限制在25度以内是为了避免水土流失,确保油茶树的稳定生长环境。
种苗选择
标准原文: 应选用经过检疫合格的一年生或两年生无病虫害苗木。
解读: 种苗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油茶树的成长状况。使用经过检疫的健康苗木能够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后期管理成本。一年生或两年生的苗木既具备一定的生长力,又易于成活,是理想的种植材料。
栽植密度
标准原文: 栽植密度为每公顷3750至4500株。
解读: 合理的栽植密度对于油茶树的光照、通风以及养分吸收至关重要。过密会导致树木间竞争资源,影响长势;过疏则会浪费土地资源,降低单位面积产量。因此,建议的密度范围兼顾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施肥管理
标准原文: 每年至少施一次基肥,追肥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解读: 基肥提供了油茶树整个生长周期所需的营养基础,而追肥则可以根据季节变化或植物生长需求灵活补充特定元素。定期施肥有助于保持土壤肥力,促进油茶树健康快速成长。
病虫害防治
标准原文: 定期巡查,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防治。
解读: 病虫害是影响油茶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定期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采用物理(如人工捕捉)、生物(利用天敌)和化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既能有效控制病虫害,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
以上内容仅是对DB45/T 472-2018中部分内容的简要分析,实际操作时还需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