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野酿2号”毛葡萄组培苗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外植体的选取与消毒、初代培养、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炼苗移栽及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野酿2号”毛葡萄组培苗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Yeniagn 2\" Muscadine Grape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野酿2号”毛葡萄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藤本植物,其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DB45/T 1799-2018为规范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对规程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在“术语和定义”部分中明确规定了“外植体”是指用于组织培养的植物材料,“继代培养”是将已有的培养物再次接种到新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的过程。这些定义有助于确保行业内交流时概念统一,避免因理解差异导致的操作失误。
“环境条件”章节强调了组培室的设计与管理的重要性。要求组培室分为准备区、接种区、培养区和灭菌区四个功能区域,并且每个区域应保持独立通风良好。此外还规定了光照强度、温度以及湿度的具体参数范围,如光照强度应在2000至3000勒克斯之间,昼夜温差不超过5℃等,以保证毛葡萄组培苗在整个生长周期内的健康发育。
关于“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规程指出选择无病虫害侵染、健壮生长的一年生枝条作为外植体来源,并且在采集后需立即放入盛有冰块的容器内运输至实验室,在4℃条件下保存不超过72小时。同时给出了具体的消毒流程:先用75%乙醇浸泡30秒,再用0.1%升汞溶液浸泡10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6次以上直至完全去除残留药剂。
在“培养基配制”方面,规程推荐使用MS基本培养基,并根据不同阶段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例如,在诱导分化阶段可以加入0.5mg/L的6-苄氨基腺嘌呤和0.1mg/L的萘乙酸;而在生根培养阶段则需要降低6-苄氨基腺嘌呤浓度至0.1mg/L同时增加吲哚丁酸至1.0mg/L。另外还特别提到pH值应控制在5.8±0.2范围内,并且培养基需高压蒸汽灭菌20分钟后再冷却备用。
对于“培养管理”,规程建议每隔28天进行一次继代培养,并且每次继代时要挑选长势良好的芽点进行分割接种。此外还提醒工作人员定期检查培养瓶内是否有污染发生,一旦发现应及时隔离处理以免影响其他培养物。
通过以上对DB45/T 1799-2018中重要条款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该规程从环境设置、材料选取到具体操作细节都进行了详尽的规定,旨在提高“野酿2号”毛葡萄组培苗生产的成功率和质量稳定性。希望从业者能够严格按照规程执行,从而实现高效稳定的规模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