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早稻防寒育秧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苗床准备、种子处理、播种、秧田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地区早稻防寒育秧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arly Rice Cold Protection Nurser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1788-2018《早稻防寒育秧技术规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早稻防寒育秧的技术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该标准在“范围”部分明确指出,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早稻防寒育秧的生产实践。这为标准的应用提供了地域和作物种类上的限定,确保了技术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对“防寒育秧”、“保温育秧”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清晰界定。例如,“防寒育秧”被定义为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低温对早稻秧苗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的育秧方式。这一定义有助于从业者准确理解标准的核心概念。
再者,标准在“品种选择”部分强调,应选用生育期适中、抗逆性强、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质高产品种。具体而言,品种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其耐寒性、产量潜力以及品质特性等因素。这一要求旨在通过科学选种提高秧苗抵御低温的能力,保障早稻生产的稳定性。
另外,关于“播种期确定”,标准规定要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及品种特性合理安排播种时间。通常情况下,早稻播种期应避开低温时段,并结合当地的无霜期来确定最佳播种日期。这种做法能够有效规避寒潮带来的风险,为秧苗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此外,标准还特别提到“秧田准备”的重要性。要求整地时做到深耕细耙,确保土壤疏松且平整;同时,施足基肥,保证秧苗生长初期有足够的养分供应。这些措施对于培育健壮秧苗至关重要。
最后,标准在“田间管理”环节给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包括适时揭膜通风炼苗、合理灌溉保持适度湿度、及时防治病虫害等操作要点。通过精细化管理,可以进一步提升秧苗的质量和成活率,为后续大田移栽打下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早稻防寒育秧技术规程》通过对品种选择、播种期确定、秧田准备以及田间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系统规范,为广西地区开展早稻防寒育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