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西省内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浓度的评估方法、技术要求及数据处理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区域内对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浓度进行监测、评估和管理的相关活动。
Title:Specification for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Assessment of Greenhouse Ga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1710-2018《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浓度评估规范》是山西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评估方法和流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范围与适用对象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内各类排放源(如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以及自然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监测和评估。明确了标准的地域限制及适用范围,确保了其在特定区域内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术语定义
标准对“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浓度”等核心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二氧化碳浓度”被定义为单位体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质量或体积占比,这对于后续的技术操作具有指导意义。
3. 监测点设置
第5.1条指出监测点应选择在能够代表目标区域整体环境状况的位置,并考虑地形地貌、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这一规定有助于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4. 采样频率与时间间隔
第6.2条规定了不同类型的监测点应当遵循的采样频率和时间间隔要求。比如对于固定排放源,建议每小时至少采样一次;而对于移动源,则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这有助于提高数据收集效率并减少资源浪费。
5. 数据分析方法
在第7部分中详细描述了几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统计分析法、趋势预测模型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规律及其背后驱动因素。
6. 结果报告格式
最后,在第8节中给出了最终评估报告的基本框架,要求包含基本信息、测量结果概述、异常情况说明等内容。统一的报告形式有利于信息交流与共享,促进跨部门协作。
以上只是对该标准部分内容做了简要阐述,实际上它还包括更多细节内容如质量控制措施、人员培训要求等。希望通过对上述要点的理解能帮助您更全面地掌握这项标准的核心理念和技术要点。